跳至内容
去年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SPAC)成为美国集资市场「宠儿」,新加坡交易所正研究引入SPAC,或将成亚洲首例。市场认为,香港交易所应思考如何力争上游,吸引更多国际级企业来港上市,保持市场竞争力。
据外媒报道,新加坡交易所计划在两个月内,就是否允许SPAC到当地挂牌展开正式咨询,并已与国际银行和有关企业进行磋商;若事成,可能成为亚洲首例,继而瞄准希望投资科技新创事业的资金。新交所监管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文仁指出,该所已经收到了许多相关的意向书,而该所认为,SPAC能让发行人更快进入市场及更大的定价确定性,将惠及当地及区内的资本市场。
有投行界人士认为,新交所近年面对退市潮,在新股上市方面亦难以与香港「对撼」,而香港在大力打击「壳股」之际,相信SPAC难以在港成事,故新交所以此作为出路,认为香港要研究如何再拓宽市场深度和广度。
安永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蔡伟荣接受访问时表示,新交所股票市场交投淡静,难以吸引企业在当地上市。相反,香港股市流动量高,加上中资概念股「回归」、中国独角兽企在港上市的支持下,即使星洲设立SPAC,亦不会对香港作为亚洲集资中心地位有大影响,不过认为港交所及监管机构宜观望SPAC的发展。
对于香港会否加入SPAC战场,港交所发言人指,该所不时研究加强或改革上市制度的各个方案,既致力提高香港新股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亦确保能维持市场质素。香港是亚洲领先的环球上市集资市场,于2020年共迎来了140多家新上市公司。
蔡伟荣直言,虽然「香港集资能力不是问题」,但市场估值、上市后融资,及投资环境不及美国,故国际企业在港欠奉。他认为,企业上市后若能迅速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获「北水」买卖,能带动企业股票流动量,有助吸引国际企业在港交所落户。
虽然港交所近年锐意拓展国际市场,甚至将「连接全球」列入3年战略规划中一大主题,以进一步加强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地位,惟国际公司来港上市仍是「小猫三四只」,仅有百威亚太(01876)、德视佳(01846)等新股。
港交所发言人指,该所去年推出了MSCI亚洲及新兴市场指数期货,让香港作为亚洲领先衍生产品交易枢纽的地位更加稳固,亦进一步面向国际,加强与全球不同资产类别的投资者的关系。另外,该所去年已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及多项市场微结构完善措施,均有助持续提升其成为首选国际目标市场的吸引力。港交所将致力缔造更有动力、更多元化的香港市场,并将把握区内以至其他市场的增长机遇。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为美国特有的一种上市形式,由基金、富豪等出资成立空白支票公司(Blank-Check Company)后,再于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集资,其任务是一至两年内集中收购具前景,但尚未上市的公司,犹如「借壳上市」。
SPAC募资的资金需要全数存放在托管账户,日后用作合并或收购。物色到合适目标后,须聘请承销商及核数师等专业人士,为合并或收购的项目进行一系列尽职调查及财务审计等,并需要通过股东大会决议进行收购或合并。若公司在限期内未能觅得收购目标,便面临清盘,托管账户的资金归还投资者。
SPAC通常以「单位」发行,而非「股份」,通常同时包含普通股及认股权证,一般10股附1股或0.5股的认股权证。如果合并后股价「飞升」,投资者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购买股票,导致股价下滑和股权被稀释。
SPAC胜在流程简单,可节省时间及费用。不过,SPAC与目标公司合并后,或出现交易量低、上市投资者资金赎回、市值回落较大等问题。另外,发行文件上不会表明收购目标,仅说明收购的行业类别或所在地区,故投资者认购时只能根据公司背景和管理团队往绩来评估投资价值,因此坊间形容「投资SPAC等于投资SPAC的成立人」。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www.ryanbencapital.com
Post Views:
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