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于昨日(4月29日)举行上市改革三周年记者会,分享过去三年上市改革带来的变化,并展望香港IPO市场最新发展。
2018年,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在《上市规则》中新增三个章节,首次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合资格的海外上市公司来港第二上市。
港交所代理CEO戴志坚表示,过去三年,上市改革让香港资本市场焕然一新。港交所已成为国际领先的新经济公司融资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港交所将在确保市场质素的前提下,继续提升香港市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港交所市场发展科主管鲍海洁表示,过去三年中,香港的新股募资金额两年排在全球第一。特别是新经济公司,已成为资本增长的主力,新经济股IPO募资额占香港IPO总额的比例,由2018年的35\%升至2020年的64\%,今年首季更是升至95\%。
自2018年4月30日推行上市改革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146家新经济公司在香港上市,涉及14.4万亿元市值,占港股市值27\%。
其中:
采用《上市规则》18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共31家,集资821亿元;
采用19C章作第二上市的中概股共13家,集资2858亿元;
改革后,新上市新经济公司的成交量,占去年港股成交量的21\%。
新经济公司大量来香港上市,主要有两个因素
自新规实施后,大批新经济公司的到来重塑香港资本市场。鲍海洁表示,新经济公司大量来港上市主要分为内外两个因素:
一个是内因,港交所通过上市制度改革,不断地修正和提升,形成对新经济公司较大的吸引力;
一个是外因,从客观环境来看,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在包括商业模式在内的多个维度上都取得一定进步。在科技推动、技术进步的背景之下,涌现了很多创业者,良好的经济基础,提升了整体的消费能力,供给和需求都处于良好状况的时候就会涌现一些比较好的新经济公司。
新股市场活跃,排队上市新股阵容劲
过去三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股大幅增加,鲍海洁表示,今年新股业务表现继续强劲,希望未来三年新经济股上市仍能蓬勃发展,目前排队上市的新股阵容强劲,并预告将迎来不少高质素的新经济公司。
目前已有不少非常优质的新经济公司已递交上市申请或准备递交上市申请,而且涉及的种类繁多,例如人工智能(A.I.)也有不同细分的领域,相信可以扩阔港股市场的投资标竹的,让香港上市的公司更多元化,增加港股市场的深度及广度。
鲍海洁表示,香港是国际市场,除了吸引中资企业来港上市,海外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兴趣亦高,相信港股市场的深度、流动性及估值表现,是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
未有计划放宽生物科技公司门槛
有中小型生科企业认为港交所18A章上市门槛过高,鲍海洁响应表示,现时大多数申请的公司均符合条件,由于未有收益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资风险较高,投资者需具备知识以分辨生科公司的前景、优劣,但专业知识是无法一蹴而就,目前暂无意放宽相关的上市资格。
鲍海洁指出,任何上市制度都需要取得平衡,港交所注重生物科技公司投资者保护。她表示,未有计划放宽门槛,但会关注情况。
中概股如果转香港上市,需满足部分特殊条件
鲍海洁表示,相对于第一上市,公司选择第二上市地时更看重市场的便利性及管理能力,过去在港上市的中概股普遍有不错表现,部分在港部分交投量更超越美国,重申港交所仍就第二上市公司何时纳入港股通,与内地监管当局讨论中。
第二上市为香港带来巨型中概股,但现时也面临在美国退市风险。鲍海洁表示,港交所今年3月就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进行市场咨询,讨论中概股双重上市,相信有助解决此问题。
若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改革成功推行,海外发行人能在两个地方保持双重主要上市,将提供更多途径来香港上市。鲍海洁补充,海外发行人考虑在哪个市场上市受诸多因素影响,一般会优先考虑在本地市场上市。
鲍海洁表示,未来若中概股被要求从美国退市,需提前通知港交所,经程序转为在香港上市。她表示,届时公司将可沿用原先的上市条件,仅需要额外满足部分特殊条件,相信不会影响上市地位,之后便可有序在其他市场退市,或作私有化安排。
此外,就市场热议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制度,鲍海洁也进行了回应。她指出,SPAC确实是传统IPO以外企业实现公开上市的通道,港交所会保持密切关注,上市科也在积极讨论,希望有明确意见之后再和市场分享。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18宗案例汇总 (2019年)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24个案例汇总 (2018年)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39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退回的43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