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审计、审计师,在香港称之为核数、核数师。
近年不少上市公司因审计问题,无法发布业绩而按例停牌。
致同(Grant Thornton)发表报告(Fraud Research On HK ListCo 2021)指出,截至今年8月底止,在香港停牌超过3个月的上市公司仍有多达112家(其中主板94家、GEM创业板 18家),占截至2021年8月31日香港上市公司总数量 2,562家的4.37\%(其中主板占4.27\%、GEM占5.00\%)。对比2020年的80间公司,更是按年激增40\%。
致同中国法证调查服务主管合伙人汤飙(Barry Tong)表示,全球疫情持续,导致经济转差情况或会令上市公司周转不灵,为资产流动性带来影响。上市公司停牌原因除了财务上出现问题,还可能受到沽空机构报告狙击公司财务报告,或者负债出现问题,甚至可能违反证监会条例(如高层涉嫌及不法行为)被调查等都有机会遭受停牌。
「审计事宜」事宜所触发的停牌,从去年的41\%增至今年的50\%
报告显示,近年因涉及审计相关事宜,而触发上市公司停牌的个案急剧上升,由2019年的41\%,急增至今年的50\%,而且大部份主要考虑因素与其资产估值过高有关。
汤飙表示,审计师发现有关注事项而导致上市公司或面临停牌的个案大幅增加,占今年样本一半,大部分市值低于10亿港元。他说,审计师最关注的是上市公司高估应收帐款等资产值。至于公司更换审计师的情况占比,由去年的15\%升42\%,悬空核数师的情况今年为11\%,而去年并没有出现相关情况。
汤飙解释指,可能与近年监管机构加强规管有关,作为审计师或会面对一定的压力。当审计师表示对某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及其他事宜出具不发表意见,自然很容易发现一连串问题需要公司实时处理。
涉「股东、管理层」引发的停牌,从去年的9\%增至今年的29\%
汤飙说,涉及股东及管理层问题导致公司停牌的个案亦有所增加,由去年的9\%升至29\%,主要因为争拗及更换董事后发现前管理层有欺诈而触发,出现的问题中,挪用资产及进行未授权借贷及担保占共57\%。
「监管机构」所触发的停牌,有所减少
报告指,期内由监管机构触发上市公司停牌按年减少37\%,而大部分案件涉及多个监管机构联合行动,当中包括港交所、香港证监会、廉政公署、财汇局、香港警务处、中国内地公安等,主要打击涉及董事的不当行为、资产挪用和洗黑钱活动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年内这些涉案的公司全部停牌中,相比2020年的数据,当中63\%从未停牌(Never suspended)、37\%恢復交易(Trading resumed)。
汤飙认为,这反映个案复杂程度较前增加,并引发审计师关注。
「沽空机构」狙击引发的停牌,急据减少
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遭沽空机构狙击而导致停牌数字急剧下降。汤飙解释,市值约50亿的企业,较市值少于10亿的企业更容易受到沽空机构评价,因为这类中大型股份更容易从市场上借货。
然而,10亿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则因较容易受到监管及审计关注,因此难以下手。
汤飙称,不同情况触发停牌,共同关注点均是做假数、高估资产问题居多。同时,多了监管机构采取联合行动,个别监管机构如财务汇报局转趋高调,并对上市公司要求的内控要求提高了。同时,停牌个案亦多与流动性问题、周转不灵有关。
由审计师触发停牌的个案,会否致长期停牌并引发大量公司明年除牌,汤飙表示,得看上市公司能否出具法证、内部监控、审计报告,以及是否就除牌决定上诉而定。最近上市公司宣布业绩后刊发补充公告增加,他认为这反映上市公司先努力尽快刊发业绩,继而刊发公告跟进错漏及响应监管机构的关注,务求无须停牌。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