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中通社,者陈卓仪,中新社资料图


走在汇集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香港中环,普通话一定是耳边最常听到的。

近十年,内地背景金融人才在香港十分吃香,而在20多年前,正是内地背景的中环金领,让世界参与中国企业的融资,让香港在回归后站稳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2020年,彭博新闻社引述招聘公司Robert Walters的数据表示,目前香港投资银行业高层职位中,内地人出任高层比例高达60\%,而余下10\%为海外人士。高管猎头公司Wellesley亦指出,行业内的高层中,约有一半是由内地人担任。

这个现象,在外媒眼中是香港金融机构「大换血」,实际上,这正是内地企业与香港愈发紧密的必然结果。

1993年7月首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2007年迎来「大年」,内地企业在港IPO数达52家,占香港新上市公司总数的61.9\%,募资2446亿港元占全年IPO募资额约84\%。

2021年,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总数已经达到1368家,占总上市企业53\%;这一年在港新上市的集资达3221亿港元,占总集资总额98\%。
 
数据的背后,泛称「港漂」的这一群体贡献了很多。来港升学的内地生,几乎一半以上毕业后从事金融,1998年首届通过赛马会奖学金计划来港升学的毕业生也不例外。香港中通社与这批毕业生中的金融精英聊起24年来行业的变化。
 
来自中资券商的操琦,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回想刚入行时,大概只有十分之一是内地背景的人,同事以香港本地为主,但大多是在外国留学或者有外国工作经验的。20多年过去,她明显感受到身边香港人对内地的理解和认同感越来越强了。「刚来的时候,他们觉得我们是内地来的;现在的香港人会分清楚你是东北来的,你是上海人,上海人是什么特点,广州人是什么特点。」
 
从科大毕业、从事保险行业的寇征则回想当年是「少数派」;现在内地生多了,也有很多香港人到内地上大学,普通话的流利程度,对内地的了解,越来越同频了。
 
目前已经自己开设资产管理公司的张先生对记者说,当年从事金融行业确实机会比较多,吸引了优秀内地人才。「2007年应该是一个大年,无数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那时候投行非常希望多招一点内地背景的毕业生。」

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的杨咏芳,便是因金融「大年」,从航空业转行金融业。她回想在汇丰银行香港团队的三年,应该是团队里唯一一个内地背景的同事,就是因为能讲广东话,才能服务一些本地的大客户。
 
作为较早进入金融行业的内地人,他们帮助内地企业来港上市,也将香港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介绍给内地企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回归25年来,香港和内地已经实现了股票、债券、ETF等多种产品的互联互通。
 
可以说,金融「港漂」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任务。
 
长期在中资公司工作的陆宁表示,随着中国与世界融合得越来越紧,香港发挥的桥梁作用也越来越多。尽管两地互动已经非常密切,但香港过去的成功取决于连接内地和海外的优势。只要祖国有需求,需要把门打开,香港依然能发挥作用,金融行业作为其中的支柱产业,依然会有巨大的机会。
 
香港回归祖国25年,也如金融市场一般,起起落落。1998年在香港读本科的内地生,经历了非典疫情、金融危机,以及近几年的黑暴、新冠疫情。是否离开,也曾扰动思绪,但最终还是选择留下。
 
杨咏芳回想刚到香港时被这座城市的秩序观念、守法观念震撼了,特别是排队的习惯;「而25年来这些好的东西一直都在」,这让她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
 
她坦言,2019年发生的社会事件确实让很多人都萌生去意,但国安法出台后,感觉到香港市民的守法意识还是很强的,社会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大部分的香港人,都是想香港好的。」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并不是因为建筑或者维多利亚港,更多的在于它的核心价值,包括法治、普通法系、货币体系;只要这些基本元素还在,还能发挥好国际金融中心的职能和作用。」在走过24年后,陆宁对香港依然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www.ryanbencapital.com

相关阅读

普通话,成「香港投行」的通用语言

金钟工作!在港中资投资公司招IR,普通话刚需,要求3-5年相关经验!

“四大”香港某女经理被开除,据传因讨论项目不讲普通话遭不懂粤语的大陆同事举报

香港 IPO中介机构排行榜 (过去24个月: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


hkmipo

作者 hkmipo

发表回复